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印發《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附全文)


日期:2020/4/17 15:58:56
瀏覽次數:454
摘要:

文章導讀

近日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印發了《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要求,堅持清潔能源供給、生態環境保護和循環農業發展的三重復合定位,其中提到要加快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物天然氣并入天然氣管網、罐裝和作為車用燃料,沼氣發電并網或企業自用,大力推動果(菜、茶)沼畜種養循環發展,鞏固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成果,促進沼氣沼肥的高值高效綜合利用,實現規模效益兼顧、沼氣沼肥并重、建設監管結合開創農村沼氣事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部關于印發

《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發改農經〔2017〕17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村沼氣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的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工作,我們組織編制了《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部

2017年1月25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村沼氣工作的決策部署,特別是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工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農村沼氣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規劃了發展布局和重大工程,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組織實施要求。

《規劃》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適應農業生產方式、農村居住方式和農民用能方式的新變化,堅持清潔能源供給、生態環境保護和循環農業發展的三重復合定位,按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要求,強化政策**、科技**和管理**,加快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大力推動果(菜、茶)沼畜種養循環發展,鞏固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成果,促進沼氣沼肥的高值高效綜合利用,實現規模效益兼顧、沼氣沼肥并重、建設監管結合,開創農村沼氣事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為建設農村生態文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國家能源結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產業體系基本完善,多元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撐與行業監管能力顯著提升,服務體系與政策體系更加健全,農村沼氣在處理農業廢棄物、改善農村環境、供給清潔能源、助推循環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為確保這一重大目標的實現,《規劃》明確了優化農村沼氣發展結構、提升三沼產品利用水平、提高科技**支撐水平、加強服務保障能力建設4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規劃》突出加強了重大工程、發展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謀劃,有效增強了規劃的操作性。在重大工程方面,設置了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支撐服務能力建設工程4大工程,并對每一項工程,都明確了其功能定位和建設內容。中央將繼續重點支持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在發展布局方面,綜合考慮各地區資源量、沼氣發展基礎、經濟水平、清潔能源需求等因素,將國內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劃分為資源量豐富地區、資源量中等地區、資源量一般地區3類地區。在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農村沼氣優惠政策、營造產品公平競爭環境、加快完善沼氣標準體系、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5方面政策措施,著力為農村沼氣成功轉型升級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規劃》要求,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行業監管、開展宣傳評估,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附件

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


前 言

“十二五”期間,農村沼氣快速發展,在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及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農業生產方式、農村居住方式、農民用能方式的新轉變,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

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以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為主要處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遵照中央部署和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發展改革委和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地方主管部門,在大量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在分析農村沼氣發展成就、機遇與挑戰、資源潛力等基礎上,明確了“十三五” 農村沼氣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規劃了發展布局和重大工程,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組織實施要求。

《規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內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 年)》《國內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 年)》《國內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作了銜接。

本規劃是“十三五”時期國內農村沼氣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十二五”農村沼氣發展成就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發展農村沼氣事業,自 2004 年起,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發展農村沼氣提出明確要求。“十二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部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 142 億元用于農村沼氣建設,并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根據農村沼氣發展面臨的新形勢,2015 年調整中央投資方向,重點用于支持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建設,農村沼氣邁出了轉型升級的新步伐。

(一)增強了能源**保障能力

農村沼氣歷史性的解決 2 億多人口炊事用能質量提升問題,促進了農村家庭用能清潔化、便捷化。規模化沼氣工程在為周邊農戶供氣的同時,也滿足了養殖場內部的用氣、用熱、用電等清潔用能需求。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尤其是生物天然氣工程所產沼氣用于發電上網或提純后并入天然氣管網、車用燃氣、工商企業用氣,實現了高值高效利用。到 2015 年,國內沼氣年生產能力達到 158 億立方米,約為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 5%,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約 1100 萬噸標準煤,對優化國家能源結構、增強國家能源**保障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農村沼氣上聯養殖業,下促種植業,是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有效防止和減輕了畜禽糞便排放和化肥農藥過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而且對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農村沼氣年可生產沼肥 7100 萬噸,按氮素折算可減施 310 萬噸化肥,每年可為農民增收節支近 500 億元。

(三)促進了農村生態文明發展

農村沼氣實現了畜禽養殖糞便、秸稈、有機垃圾等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緩解了困擾農村環境的 “臟亂差”問題。沼氣利用不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顯著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應。農戶建設農村沼氣配套改廚、改廁、改圈,改善了家庭衛生條件。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大幅提升了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集中處理水平和清潔燃氣集中供應能力,適應了新時代廣大農民對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新要求。目前,國內農村沼氣年處理畜禽養殖糞便、秸稈、有機生活垃圾近 20 億噸,年減排二氧化碳 6300 多萬噸,對實現農村家園、田園、水源清潔,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發展農村生態文明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5 年農村沼氣轉型升級以來,中央重點支持建設日產 1 萬立方米以上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與厭氧消化裝置總體容積 500 立方米以上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項目,著重在**建設組織方式、發揮規模效益、利用先進技術、建立有效運轉模式等方面進行試點,實現了四個轉變,由主要發展戶用沼氣向規模化沼氣轉變,由功能單一向功能多元化轉變,由單個環節項目建設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統籌推進轉變,由政府出資為主向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轉變。一批規模化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在集中供氣、發電上網以及城鎮燃氣供應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正在不斷探索有價值、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十三五”農村沼氣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充分肯定農村沼氣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農村沼氣的定位、工作思路和發展模式始于 2003 年的沼氣建設政策體系框架,長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有不少教訓。“十三五”時期是農業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期,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推進期,農村沼氣發展面臨的形勢和環境將持續發生重要變化,對農村沼氣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發展機遇

1、生態文明建設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提出了新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已納入到“五位一體”國家總體戰略布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也更加重要,農村生態環境向清潔化轉變的要求也更加迫切。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提高和規模化種養業的快速發展,畜禽糞便隨意堆棄、秸稈就地廢棄焚燒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對大氣、土壤和水等生產生活環境造成破壞,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嚴重。據測算,國內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 10.4 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 9 億噸,尚有 1.8 億噸的秸稈未得到有效利用,多數被田間就地焚燒;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每年產生畜禽糞污 20.5 億噸,仍有 56%未得到有效利用。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力爭到 2020 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據測算,建設 1 處 5000 立方米池容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每年可消納 3 萬噸糞便或 0.6 萬噸干秸稈,可減少 COD 排放 1500 噸或顆粒物排放 90 噸。因此,發展農村沼氣,能夠有效處理農業農村廢棄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霧霾產生、改善農村環境“臟、亂、差”狀況等,留住綠水青山。

2、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市場提供更多上等**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和“茶盒子”等農產品,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目前國內大田作物播種面積 24.82 億畝,畝均化肥施用量 21.9 千克,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畝 8 千克),是美國的 2.6 倍,歐盟的 2.5 倍。果樹畝均化肥用量 73.4 千克,是美國的 6 倍、歐盟的 7 倍;蔬菜畝均化肥用量 46.7 千克,比美國高 29.7 千克、比歐盟高 31.4 千克。化肥的過量使用,增加了生產成本,在一些地區導致了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土壤和水體污染等問題。沼肥富含氮磷鉀、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大田作物和果(菜、茶)園化肥施用,能夠顯著改善產地生態環境,生產包括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茶葉在內的上等農產品,提升產品品質,有效滿足人們對上等農產品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據測算,建設 1 處日產 500 立方米沼氣的規模化沼氣工程,每年可生產沼肥 1000 噸,按氮素折算可減施 43 噸化肥,沼液作為生物農藥長期施用可減施化學農藥 20%以上。因此,發展農村沼氣能夠實現化肥、農藥減量,推動上等綠色農產品生產,保障食品**。

3、國家能源**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我國能源生產供應結構不合理、總體缺口較大。2015 年,國內能源消費總量 43 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比為 64%,比重過高;天然氣凈進口量 621 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 32.1%。能源生產和消費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我國在 G20 峰會和巴黎峰會做出承諾,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 20%左右。據測算,建設 1 處日產 1 萬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氣工程,年可產生物天然氣 365 萬立方米,可替代 4343 噸標準煤。據統計,國內每年可用于沼氣生產的農業廢棄物資源總量約 14.04 億噸,可產生物天然氣 736 億立方米,可替代約 8760 萬噸標準煤。因此,發展農村沼氣,可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填補天然氣缺口,進一步優化能源供應結構。

4、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的發布開啟了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新時期,規劃到 2020 年,國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60%左右,實現 1 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 1 個百分點,能源消費至少會增長 6000 萬噸以上標準煤。同時,國家鼓勵農村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就近就地城鎮化,這些地區民用燃氣短缺、管網鋪設投資和輸送成本過高,現有的城鎮燃氣供應體系難以覆蓋新型城鎮化區域。據測算,每戶每年炊事熱水平均用天然氣 284 立方米,要實現 1 億農業人口轉移年需增加沼氣 118 億立方米沼氣。加之,城鎮及農村地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上等清潔便利能源的需求顯著增加,也對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發展農村沼氣,生產供應清潔能源,能夠實現新型城鎮集中供氣供熱,滿足炊事采暖用能需求。

(二)面臨挑戰

1、農村沼氣的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種養業的規模化發展、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生活用能的日益多元化和便捷化、農民對生態環保的要求更加迫切,農村沼氣建設與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戶用沼氣使用率普遍下降,農民需求意愿越來越小,廢棄現象日益突出;中小型沼氣工程整體運行不佳,多數虧損,長期可持續運營能力較低,存在許多閑置現象。此外,現有的沼氣工程還面臨著原料保障難和儲運成本過高、大量沼液難以消納、工程科技含量不高、沼氣工程終端產品商品化開發不足等瓶頸,一些工程甚至存在沼氣排空和沼液二次污染等嚴重問題。因此,農村沼氣亟待向規模發展、綜合利用、效益拉動、科技支撐的方向轉型升級。 2015 年開始的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農村沼氣發展的扶持政策亟待完善

農村沼氣承擔著農村廢棄物的處理、農村清潔能源供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多重社會公益職能,國家應不斷健全沼氣政策支持體系,加大支持力度。長期以來,國家支持主要體現在前端的投資補助,方式單一,且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社會資金投入沼氣工程建設運營不足,政府投資放大效應發揮不夠。農村沼氣持續發展的支持政策還不夠系統,農業廢棄物處理收費、終端產品補貼、沼氣產品保障收購以及流通等環節的政策還有所缺失。沼氣轉型升級發展以來,大型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建設對用地、用電、信貸等方面的政策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此外,沼氣標準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沼氣項目建設手續不夠清晰,各地執行標準不同,給項目建設、施工、運營和監管帶來困難。

3、農村沼氣的體制性和制度性障礙亟需破除

沼氣可通過開展高值高效利用實現商品化、產業化開發,但在沼氣發電上網和和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天然氣管網等方面還存在許多歧視和障礙。目前國內地級以上城市和絕大部分縣城的燃氣特許經營權已經授出,存在生物天然氣無法在當地銷售或被取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對生物天然氣壓制價格現象。國家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及《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在沼氣領域難以落地,有的電網公司以各種理由阻礙沼氣發電上網,沼氣發電上網后也無法享受農林生物質電價。這些問題造成了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的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制約了農村沼氣的發展。

4、農村沼氣的科技支撐和監管能力亟需強化

長期以來,中央和地方對沼氣技術、適用產品和裝備設備的研發投入有限,科研單位和企業缺乏技術**的動力與積極性,尚未形成與產業緊密結合的產學研推用技術支撐體系。與沼氣技術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規模化沼氣工程池容產氣率和自動化水平有待提高,新技術、新材料的標準和規范急需建立。農村沼氣管理體系仍存在注重項目投資建設、忽視行業監管的問題,一些地方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政府部門之間還存在邊界不清、職能交叉、缺乏統籌等問題。沼氣服務體系盡管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但服務對象主要是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也未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和運營模式,服務人員不穩定、服務范圍小、服務內容單一、技術水平偏低等問題致使現有沼氣服務體系難以維系。

(三)資源潛力

目前,國內可用于沼氣的農業廢棄物資源潛力巨大。農村沼氣原料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剩余物、蔬菜剩余物、農村有機生活垃圾等。據測算,可用于沼氣生產的廢棄物資源總量約 14.04 億噸,其中,秸稈可利用資源量超過 1 億噸、畜禽糞便可利用資源量超過 10 億噸、其他有機廢棄物可利用量超過 1 億噸,沼氣生產潛力約為 1227 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推進,沼氣生產潛力還將進一步增大。其中:

農作物秸稈。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薯類等作物秸稈,2015 年作物秸稈的理論資源量為 10.4 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 9 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平原等 13 個糧食主產省(自治區)。作為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紙等用途共計約 7.2 億噸,可供沼氣生產利用的秸稈資源量約 1.8 億噸,沼氣生產潛力約為 500 億立方米。

畜禽糞便。主要包括奶牛、肉牛、生豬、肉雞、蛋雞等畜禽的糞便。2015 年,國內現有豬、牛、雞三大類畜禽糞便資源量為 19 億噸。目前,糞便堆肥化處理量約為 8.4 億噸,可供沼氣生產利用的畜禽糞便資源量約 10.6 億噸,沼氣生產潛力約為 640 億立方米。

其他有機廢棄物。主要包括農產品加工副產物、蔬菜尾菜、農村有機生活垃圾等。2015 年,國內糧食加工副產物(米糠、稻殼、玉米芯、糟類)總量約 2.1 億噸,可供沼氣生產利用的資源量約 0.2 億噸;國內果蔬加工廢棄物總量約 2.6 億噸,可供沼氣生產利用的資源量約 1.14 億噸;國內農村有機生活垃圾總量約 0.8 億噸,可供沼氣生產利用的資源量為 0.3 億噸。其他有機廢棄物可利用量共 1.64 億噸,沼氣生產潛力約為 87 億立方米。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適應農業生產方式、農村居住方式和農民用能方式的新變化,堅持清潔能源供給、生態環境保護和循環農業發展的三重復合定位,按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要求,強化政策**、科技**和管理**,加快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大力推動果(菜、茶)沼畜種養循環發展,鞏固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成果,促進沼氣沼肥的高值高效綜合利用,實現規模效益兼顧、沼氣沼肥并重、建設監管結合,開創農村沼氣事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為建設農村生態文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國家能源結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謀劃,多元發展

針對各地資源狀況和環境承載力情況,統籌謀劃,優化農村沼氣發展結構和建設布局。鼓勵各地建設不同規模和類型的沼氣項目,因地制宜發展以生物天然氣為主、以沼肥利用為主、以農業農村廢棄物處理為主、以用氣為主和果(菜、茶)沼畜循環等多種形式和特點的沼氣模式,鼓勵各地發展沼氣沼肥產品多元化利用模式,推動農村沼氣轉型升級。

2、氣肥并重,綜合利用

統籌考慮農村沼氣的能源、生態效益,兼顧沼氣沼肥的經濟社會價值。適應市場需求及建設農村清潔能源生產供應體系的需要,積極開拓沼氣在城鄉居民集中供氣、并網發電、車用燃氣、工業原料等領域的應用。突出農村沼氣供肥功能,以沼氣工程為紐帶,以沼肥高效利用為抓手,將農作物種植與畜牧養殖有機聯結起來,推進種養循環發展。

3、政府支持,市場運作

政府通過健全法規、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投資補助和終端補貼等方式**農村沼氣發展方向,為農村沼氣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村沼氣建設和運營,大力推進沼氣工程的企業化主體、專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營,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政府、企業、種養大戶、終端用戶等市場主體共建多贏新格局。

4、科技支撐,機制**

加強農村沼氣科研平臺建設,強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龍頭企業密切合作,建設產學研推用一體化沼氣技術**與推廣體系。中央與地方聯動,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建立種植、養殖業主與農村沼氣經營主體等各方利益共享、成本分擔的聯接機制。統籌推進融資方式、運營模式、監管機制**。

(三)發展目標

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產業體系基本完善,多元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更加普及,科技支撐與行業監管能力顯著提升,服務體系與政策體系更加健全。農村沼氣在處理農業廢棄物、改善農村環境、供給清潔能源、助推循環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沼氣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新建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172 個、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3150 個,認定果(菜、茶)沼畜循環農業基地 1000 個,供氣供肥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功能得到鞏固和提高。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的建設成果得到鞏固,相關工程得到修復,**隱患得到消除,功能效益得到優化提升。在“老少邊窮”且農戶還有散養習慣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戶用沼氣,在中小型養殖場密布地區有序發展中小型沼氣工程。

——“三沼”產品高值高效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沼氣供氣、供暖、發電、提純生物天然氣等多元化利用渠道暢通,效益明顯提升;沼渣沼液有機肥、基質、生物農藥等多元化功能進一步拓展。新增池容 2277 萬立方米,新增沼氣生產能力 49 億立方米,達到 207 億立方米;新增沼肥 2651 萬噸,按氮素折算替代化肥 114 萬噸。

——生態與社會效益更加顯著。農村沼氣年新增秸稈處理能力 864 萬噸、畜禽糞便處理能力 7183 萬噸,替代化石能源 349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減排 1762 萬噸,COD 減排 372 萬噸,農村地區沼氣消費受益人口達 2.3 億人以上。沼氣和生物天然氣作為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主要處理方向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


重點任務

(一)優化農村沼氣發展結構

按照全產業鏈總體設計、統籌謀劃,建立從原料保障、厭氧發酵、沼氣沼肥利用、運營監管以及社會化服務的一體化體系,培育沼氣工程終端產品多元化利用市場,建立新型商業化運營模式,推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加快建設。考慮原料來源、運輸半徑、資金實力、產品銷路等因素,配套建設原料基地,推廣中高溫高濃度混合原料發酵工藝以及沼氣提純等先進技術。結合果(菜、茶)園用肥需求和布局,發展“‘三園’ +沼氣工程+畜禽養殖”的模式,認定一批果(菜、茶)沼畜循環農業基地,推動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繼續鞏固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在農村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制定農村戶用沼氣報廢標準,優化改造老舊病池,填平補齊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沼渣沼液綜合利用設施,積極促進沼氣建設與生態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提升沼氣綜合功能。

(二)提升三沼產品利用水平

推進沼氣高值化利用。大力發展生物天然氣并入天然氣管網、罐裝和作為車用燃料,沼氣發電并網或企業自用,穩步發展農村集中供氣或分布式撬裝供氣工程,促進沼氣和生物天然氣更多用于農村清潔取暖,提高沼氣利用效率。

推動沼肥高效利用。將沼渣沼液加工作為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項目不可缺少的建設內容,同步實施,同時投產。大力開展沼渣沼液生產加工有機肥、基質、生物農藥等多功能利用,試點推廣植物營養液、生物活性制劑等**產品,推廣以農村有機生活垃圾作為沼氣原料生產沼肥,提高沼氣項目綜合效益。

推廣“‘三園’+沼氣工程+畜禽養殖”循環模式。在果(菜、茶)園優勢區,開展沼氣工程配備沼肥生產設備,配套沼肥暫存調配設施以及園區儲肥施肥設施設備、沼肥運輸和施用機具、沼液田間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建設,使沼氣工程有效聯接畜禽養殖和高效種植,實現沼肥充分高效利用,保障上等農產品生產。

(三)提高科技**支撐水平

以促進沼氣技術成果轉化為主攻方向,依托優勢科研團隊建設沼氣科研**平臺和重點實驗室,完善實驗室基礎設施,購置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建設中試基地。深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農村沼氣產、學、研技術體系建設,建設一批沼氣科研**團隊,集中優勢科研資源研發沼氣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開展秸稈預處理、穩產高產發酵工藝、多能互補增溫保溫、沼氣提純罐裝、沼肥高效施用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模式,建設覆蓋國內的信息化沼氣科技服務平臺,促進沼氣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沼氣行業科技水平。

(四)加強服務保障能力建設

在戶用沼氣和沼氣工程集中的地區,穩步開展農村沼氣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優化整合農村沼氣服務網點,形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備、技術先進的新型服務網絡。**政府購買公益**務、市場主體提供經營**務的運營機制,培育壯大社會化服務隊伍,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沼氣沼肥的銷售、流通、售后服務等環節。

依托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技術力量,大力開展從業人員技能培訓,重點推動沼氣工程設計、施工標準化,提高沼氣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大力培育農村沼氣事業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和沼氣中介服務組織,培育一批沼氣行業的骨干企業。

著力提高行業監管能力。加快農村沼氣監管由建設項目管理向行業監督管理轉變,建立農村沼氣產業發展和市場監管系統;建立農村沼氣工程、產品檢測和評估體系,建設可測量、可識別、可核查、可追溯的信息化監控平臺,建設國內沼氣遠程在線監測系統,對沼氣工程實行全周期動態監管。加強沼氣生產過程**管理,加大對沼氣易燃易爆等危險特性的宣傳和教育力度,認真辨識生產過程的**風險并落實管控措施,嚴格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特殊作業管理,提高沼氣工程生產**水平。


重大工程

(一)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功能定位。在天然氣市場需求量大和農業廢棄物資源量集中的地區,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和農產品加工有機廢棄物等為料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生產的沼氣進行提純凈化,生產的生物天然氣通過車用燃氣、壓縮天然氣及并入天然氣管網等方式利用,沼渣沼液加工生產高效有機肥及其他高值化產品。

建設規模與內容。單項工程建設規模日產生物天然氣 1 萬立方米以上。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原料倉儲和預處理系統。建設秸稈原料的倉儲和預處理設施,建立畜禽糞污輸送管道等設施設備或配備運輸車。(2)厭氧消化系統。包括進出料、厭氧發酵、增溫保溫和攪拌等設施設備。(3)沼氣利用系統。包括脫硫脫水等凈化設備、燃氣提純裝備、氣柜和管網等儲存輸配系統以及防雷、防爆、防火等**防護設施。(4)沼肥利用系統。包括沼渣、沼液存貯設施,沼肥有機肥生產加工設施設備。(5)智能監控系統。包括在線計量和遠程監控智能平臺。

(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功能定位。在農戶居住區較集中、秸稈資源或畜禽糞便較豐富的地區,以自然村、鎮或養殖場為單元,建設以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生產的沼氣用于為農戶供氣、供暖、發電上網或企業自用等多元化利用,沼渣沼液用于還田、加工有機肥或開展其他有效利用。在果(菜、茶)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中,建設一批以畜禽糞便、尾菜爛果等為主要原料的沼氣工程,沼氣用于城鄉居民炊事取暖及鍋爐清潔燃料等領域;突出沼肥供應功能,將沼肥施用于果(菜、茶)園,達到園區內種養平衡,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建設規模與內容。建設厭氧消化裝置總體容積 500 立方米及以上的沼氣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原料預處理單元、沼氣生產單元、沼氣凈化與儲存單元、沼氣輸配與利用單元(包括管網、入戶設施、沼氣爐具等)、沼氣發電及上網單元(包括沼氣發電、余熱回收、上網設備與監控等)、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單元等設施設備,配套建設供配電、儀表控制、給排水、消防、避雷、道路、綠化、圍墻、業務用房等設施設備。在果(菜、茶)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中,按果樹、蔬菜和茶葉的沼肥需求量確定整縣農村沼氣建設的規模,新建以畜禽糞便、尾菜爛果等為主要原料的沼氣工程,主要包括原料預處理單元、沼氣生產單元、沼氣凈化與儲存單元、沼氣輸配與利用單元、沼肥存儲調質單元、自動控制單元,果(菜、茶)園配套儲肥施肥設施設備、沼肥運輸和施用機具、沼液田間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設施、沼肥暫存調配設施等設施設備。

(三)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

功能定位。在“老少邊窮”且農戶有散養習慣的地區,以及中小型養殖場密布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生產的沼氣用于解決農戶家庭和養殖場清潔燃氣需求,生產的上等沼肥與優勢特色產業相結合,創建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種養業增效增收和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內容與規模。建設 8~10 立方米池容的戶用沼氣池,同步實施改圈、改廁、改廚。建設厭氧消化裝置總體容積在 20~ 500 立方米的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原料預處理池(秸稈粉碎、堆漚)、沼氣發酵設施、貯氣水封池(基礎)、沼液儲存池,配套泵、管路、脫硫裝置、沼氣灶具等設備。有針對性地對有修復價值的老舊病池和沼氣工程進行修復改造。

(四)支撐服務能力建設工程

功能定位。適應新時期沼氣事業發展需求,從科技**能力、服務體系隊伍和行業監管能力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能力建設工作,建成滿足農村沼氣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支撐保障體系。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科技**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沼氣科技**研發平臺,支持科研單位和教學單位改善實驗室基礎設施,購置實驗儀器設備,配套完善實驗室功能,提高科研條件,建設中試基地,增強沼氣技術基礎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建設***科研平臺 1 個,區域級科研平臺 3 個,重點實驗室 5 個。建設企業**平臺,培育設備生產、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運營、沼氣工程設計施工、關鍵設備生產及后續服務的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分析、發酵條件參數基礎實驗室,建設規模化服務基地,升級服務設備。(2)服務體系隊伍建設。實施沼氣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建設規模化沼氣設計、建設和后續運行服務體系,組建專業技術團隊,扶持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功能齊全的沼氣工程公司和設計院所,培養一批實用技術人員。(3)行業監管能力建設。建設國內農村沼氣數據中心,實地數據采集驗證移動站,遠程在線監測點,實時傳輸系統,在線預警診斷平臺,購置核心信息系統軟件、服務器群、無線數據采集器、網絡與**設備、操作系統等。建設農村沼氣數據中心 1 個,在線監測點 3322 個。


發展布局

綜合考慮各地區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資源量,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競爭性利用途徑,以及地域分異規律、沼氣發展基礎、經濟水平、清潔能源需求等因素,將國內 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劃分為三類地區:I 類地區(資源量豐富地區);II 類地區(資源量中等地區);III 類地區(資源量一般地區)。

(一)I 類地區

區域范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四川、廣西 12 個省(自治區)。

區域特征:按照區位和地形特征不同,該類地區又分兩類。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是糧食主產區,同時果園、菜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較集中,土地消納沼渣沼液的能力較強,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的空間較大;清潔能源需求較大,適宜發展規模化大型沼氣和生物天然氣。

——湖北、湖南、四川、廣西等省(自治區),屬于亞熱帶溫帶丘陵山區,地形地貌差異顯著,大田作物分布較廣,菜園、果園、茶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均有分布,貧困集中連片區域對戶用沼氣需求大,丘陵地區適宜發展中小規模沼氣工程,平原地區可發展各類沼氣工程。

發展任務:在該區域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1884 處,中型沼氣工程 4815 處,小型沼氣工程 11000 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123 處,總池容達到 886 萬立方米;新建戶用沼氣 76 萬戶;處理畜禽糞便 4551 萬噸、農作物秸稈 588 萬噸,年沼氣總產量 32 億立方米。

(二)II 類地區

區域范圍:包括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江西、重慶、貴州、云南、廣東、海南 10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區域特征:按照區位和地形特征不同,該類地區又分三類。

——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等省(自治區),屬于“鐮刀彎”地區,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也是草食動物養殖優勢區,菜園、果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均有分布,適宜發展以規模化沼氣為紐帶的循環農業模式,適度發展生物天然氣工程和中小型沼氣工程。

——江西、重慶、貴州、云南等省(直轄市),山區面積大,沼氣原料資源分散,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重,大田作物分布較廣,菜園、果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較多,茶園和畜禽養殖雙優區也有分布,適宜發展戶用沼氣和中小型沼氣工程。

——廣東、海南等省,屬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條件好,同時畜禽養殖量大,面源污染防治任務重,熱帶作物分布較廣,菜園、果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較多,發展規模化沼氣需求迫切,海南部分貧困地區有發展戶用沼氣的需求。

發展任務:在該區域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973 處,中型沼氣工程 4000 處,小型沼氣工程 4450 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39 處,總池容達到 402 萬立方米;新建戶用沼氣 34 萬戶;處理畜禽糞便 2226 萬噸、農作物秸稈 219 萬噸,年沼氣總產量 14 億立方米。

(三)III 類地區

區域范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寧夏、青海、新疆、西藏 9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區域特征:按照區位和地形分異規律的區域特征不同,該類地區又分兩類。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等省(直轄市),人口密集,經濟條件優越,上等農產品需求大,清潔燃氣需求旺盛,環保要求高,菜園、果園和畜禽養殖雙優縣較多,茶園和畜禽養殖雙優區也有分布,適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工程,因地制宜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區),屬于生態脆弱區以及水源保護地,環保壓力大,適宜推廣能源環保型模式;在規模化牲畜養殖集中的牧區和綠洲農業區可適度發展菜沼畜規模化沼氣工程。

發展任務:在該區域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293 處,中型沼氣工程 1185 處,小型沼氣工程 50 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10 處,總池容達到 101 萬立方米;新建戶用沼氣 1 萬戶;處理畜禽糞便 407 萬噸、農作物秸稈 56 萬噸,年沼氣總產量 3 億立方米。


資金測算與籌措

通過對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進行典型設計經濟分析,確定了沼氣工程的投資強度和補貼標準。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考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結合各地區對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上一年度完成情況及實施效果,對各省(市、區)沼氣工程數量和投資實行動態調整,保證有序發展。

(一)資金測算

“十三五”期間農村沼氣工程總投資 500 億元,其中: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 181.2 億元,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 133.61 億元,中型沼氣工程 91 億元,小型沼氣工程 59 億元,戶用沼氣 33.3 億元,沼氣科技**平臺 1.89 億元。

(二)資金籌措

相關投資主要由企業和個人自主多渠道籌措,充分吸引和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級財力予以適當補助。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將根據農村沼氣轉型升級試點情況和規劃實施中期評估進一步調整優化。


政策措施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大力推進沼氣工程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企業化、專業化,**政府投入方式,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政府采用投資補助、產業投資基金注資、股權投資、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對沼氣工程建設給予支持。支持地方政府建立運營補償機制,鼓勵通過項目有效整理打包,提高整體收益能力,保障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投資回報。研究出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實施細則,完善行業準入標準體系,去除不合理門檻。積極支持技術水平高、資金實力強、誠實守信的企業從事規模化沼氣項目建設和管理,鼓勵同一專業化主體建設多個沼氣工程。積極探索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鼓勵專業化經營主體完善沼氣碳減排方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沼氣項目信用記錄體系。

(二)完善農村沼氣優惠政策

研究建立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強制性資源化處理制度。完善促進市場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的激勵機制,研究建立農業廢棄物處理收費機制。完善沼氣沼肥等終端產品補貼政策,對生產沼氣和提純生物天然氣用于城鄉居民生活的可參照沼氣發電上網補貼方式予以支持;在實施綠色生態導向的農業政策中,支持農村居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等使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生產的有機肥。比照資源循環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從事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秸稈、餐廚垃圾等生產沼氣、生物天然氣的企業發展。健全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推動將沼氣發酵、提純、運輸等相關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研究建立健全并落實規模化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工程項目用地、用電、稅收等優惠政策。

(三)營造產品公平競爭環境

將生物天然氣和沼氣納入國家能源和生態戰略,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保障辦法》中對沼氣利用的相關規定,破除行業壁壘和歧視,推進生物天然氣和沼氣發電無障礙并入燃氣管網及電網并享受相關補貼,對生物天然氣和沼氣進行全額收購或配額保障收購,支持規模化沼氣集中供氣并獲得與城鎮燃氣同等經營許可權利,完善農村集中供氣管網建設扶持政策,保障生物天然氣、沼氣發電、沼氣集中供氣獲得公平的市場待遇。

(四)加快完善沼氣標準體系

加快農村沼氣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包括各類沼氣工程設計規范、**設計與運營規范、污染物排放標準、生物天然氣產品和并入燃氣管網標準、沼肥工程技術規范、沼肥產品等,加強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強化對農村沼氣及沼肥產品質量和**監管。研究制定沼氣(生物天然氣)前期工作編制規程,指導項目單位科學規范開展前期工作。

(五)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同發達國家企業的合作,學習和借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目的有選擇地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工藝及關鍵設備。充分利用國際金融組贈款、貸款以及直接融資等方式,高起點發展農村沼氣工程龍頭企業,加快產業技術開發步伐,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準確把握轉型升級新要求,充分認識做大做強農村沼氣事業的重要意義,把農村沼氣建設納入地方政府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各級發展改革、農業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深入開展資源與市場需求調查研究,及時應對形勢需求,合理優化區域布局。建立農村沼氣建設和使用考核評價制度,考核結果作為項目安排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強化行業監管

加強對沼氣工程建設到運營全過程監管。進一步健全農村沼氣技術監督體系,加強沼氣工程質量**檢查,規范市場行為;建立健全項目環境監管體系,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監測監督;完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項目立項、建設、運營等全程公開接受用戶和社會的監督、質詢和評議。完善項目建設與運行中**生產制度,建立定期巡回檢查、隱患排查、政企應急聯動和**互查等工作機制,確保生產**。

(三)開展宣傳評估

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規劃實施存在的問題,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和末期評估。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開展農村沼氣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組織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對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生產宣傳培訓。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加強沼氣服務網站點技術人員和新型經營主體知識更新再培訓,著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附 圖

國內農村沼氣發展布局圖

2017-02-13 摘自環保圈

Copyright@ 2003-2024  約克儀器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400-0822-248

Email:beijing@yorkinstrument.com

 京ICP備09020503號-6